藥物組成:以白芥子、延胡索、甘遂、細辛、生姜作為基本處方,可結合既往的臨床經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。配伍加減常用的藥物有麝香、麻黃、肉桂、小茴香等。 藥材炮制:白芥子、延胡索、甘遂和細辛采用道地藥材,且均用生藥,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強對其他藥物的透皮吸收作用。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膚 發熱 、發紅,甚至起泡。臨床上可以適當調整白芥子在藥物中的配伍比重,既可以保證臨床療效,又可以保障用藥的安全性。 貼敷時機:一般在每年夏季,農歷三伏的初、中、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(如果中伏為20天,間隔10 天可 加貼1次)。在三伏期間也可進行貼敷,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~10天。 療程: 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。療程結束后,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,以鞏固或提高療效。 貼敷部位: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的基本穴位,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、大椎、定喘、膏肓,臨床應用中可以結合中醫辨證論治選用心俞、膈俞、腎俞、脾俞等穴位。 |